芳香化濕藥
來源:醫學教育網 投稿人: 時間:2018-08-21 瀏覽次數:
芳香化濕藥
功用
此類藥物芳香醒脾、溫燥化濕、辛散利氣,有宣化中焦濕濁,健運脾胃,疏通氣機,消脹除痞,化濕醒脾,開胃進食的作用。部分藥還有散寒解表、祛暑除濕、和胃止嘔、降氣平喘、理氣安胎、除痰截瘧等作用。
適應癥
芳香化濕藥主要用于濕犯中焦,脾為濕困,運化失常引起的食少納呆,倦怠乏力,胸悶脘痞,口甘多涎,便溏,苔膩等癥。常用的芳香化濕藥有蒼術、藿香、佩蘭、砂仁、砂仁殼、白豆蔻、白蔻殼、草豆蔻、草果等。此外,某些芳香化濕藥還可用治風寒感冒,惡寒無汗;暑濕表證;濕溫初起;風濕痹證,關節疼痛;痰濕喘滿;寒濕瘧疾;妊娠嘔吐;胎動不安等證。
配伍
由于濕為陰邪,其性重濁黏膩,易致氣機壅滯,故使用芳香化濕藥時常配伍行氣藥,以宣暢中焦,消脹除滿。為速去濕邪,廣開去路,增強化濕之效,可配伍宣肺利濕藥及苦溫燥濕藥、淡滲利濕藥。濕有寒濕和濕熱之分,寒濕并存當配溫里散寒藥,濕熱合邪當與清熱燥濕藥同用。若脾胃虛弱、水濕內停,須配伍益氣健脾藥,以扶正祛邪,標本兼顧。
用藥注意事項
芳香化濕藥多為辛溫香燥之品,易于傷陰耗氣,故陰虧津傷,舌紅口干及氣虛乏力者均當慎用。此外芳香辛烈之品多含揮發油類,不宜久煎,以免有效成分散失。
現代研究
芳香化濕藥有不同程度的健胃作用,能促進消化液分泌、增進腸蠕動、排除胃腸積氣、制止腸內異常發酵、止嘔。部分藥物對肺炎雙球菌、白喉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;某些藥還有發汗和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。芳香化濕藥分別對西醫診為消化不良、腸炎、痢疾、胃腸神經官能癥、腸梗阻、胃腸型感冒、流行性感冒及早期妊娠中毒癥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