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運動,手部及關節視珍,腹部血管聽診,甲狀腺檢查,脈率
來源:醫學教育網 投稿人: 時間:2021-06-01 瀏覽次數:
呼吸運動,手部及關節視珍,腹部血管聽診,甲狀腺檢查,脈率
解析:1.呼吸運動視診
呼吸運動視診:視診時應注意呼吸頻率、節律以及兩側呼吸運動是否對稱。正常情況下成人呼吸頻率為12~20次/分,呼吸節律均勻平整;
若視診中發現胸式呼吸減弱或消失:見于肺及胸膜炎癥、胸壁或肋骨病變;若發現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,主要見于腹膜炎、大量腹水、肝脾腫大腹腔巨大腫瘤以及妊娠期等。
呼吸運動頻率過快時,主要見于缺氧、酸中毒、高熱的患者;呼吸頻率過緩主要見于呼吸中樞受抑制及顱內高壓的患者。
吸氣相延長時,主要見于上呼吸道狹窄,大氣道阻塞時常伴有“三凹征”,即吸氣時出現胸骨上窩、鎖骨上窩和肋間隙凹陷。
呼氣相延長時,主要見于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,常伴有端坐呼吸、喘息等異常表現。
2.手部及其關節視診檢查(須口述視診內容)
(1)檢查者站位正確,告知被檢者體位、姿勢正確
被檢者取立位、坐位或仰臥位,雙手自然放松并充分暴露,檢查者站在被檢者前面或右側。
(2)視診并口述檢查內容及結果
視診被檢者雙手有無紅腫、皮膚破潰、皮下出血、有無肌萎縮等。
雙手指關節有無畸形、腫脹、活動受限等。
手指末端有無發紺、蒼白,有無杵狀指、反甲(匙狀甲)等。
3.腹部血管雜音(主要考動脈血管雜音)
(1)報告考官考生抽到的是動脈血管雜音的檢查。
(2)告知被檢查者要進行血管雜音的檢查,讓其不用緊張,并完成洗手動作。
(3)讓被檢查者雙腿屈膝,解開上衣,將聽診器置于腹中部聽腹主動脈(聽診時間15min)、腹部兩側聽腎動脈(時間15min)。
(4)報告考官被檢查者腹主動脈及兩次腎動脈均未聞及血管雜音,屬正常,操作完畢。
注意事項:注意腹主動脈及兩側腎動脈都要聽。
4.甲狀腺檢查(須口述視診內容,前面觸診和后面觸診可任選一)
(1)視診
1)甲狀腺側葉觸診 ②前面觸診:被檢者取坐位,檢查者面對被檢者。檢查者一手拇指施壓于被檢者一側甲狀軟骨,將氣管推向對側。另一手示、中指在對側胸鎖乳突肌后緣向前推擠甲狀腺,拇指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觸診。囑被檢者做吞咽動作,并隨吞咽動作進行觸診。用同樣方法檢查另一側甲狀腺。 2)甲狀腺峽部觸診 (3)聽診方法正確、規范 檢查者用聽診器體件放于甲狀腺部位,兩側均需檢查。 5.脈搏測量(腕部,須報告檢查結果) (1)檢查手法、部位正確 考生食、中、環指三指并攏,指腹置于被檢者腕部橈動脈處,以適當的壓力觸診橈動脈搏動;觸診時間至少30秒,數其脈率;雙側橈動脈進行對比。 2.報告檢查結果
甲狀腺大小、對稱性。
(2)觸診手法正確、規范
①后面觸診:被檢者取坐位,檢查者站在被檢者后面。一手示、中指施壓于一葉甲狀軟骨,將氣管推向對側。另一手拇指在對側胸鎖乳頭肌后緣推擠甲狀腺,示、中指在其前緣觸診甲狀腺。檢查過程中,囑被檢者做吞咽動作。用同樣方法檢查另一側甲狀腺。
檢查者面對被檢者,用拇指(或站在被檢者后面用示指)自胸骨上切跡向上觸摸,可觸到氣管前甲狀腺組織,判斷有無增厚。囑被檢者做吞咽動作。
報告脈率及脈律:脈律以每分鐘多少次表示,正常人脈律規則。